今天(8/17)午後,我們度過了一場充滿音樂與愛的美好時光。由旅奧鋼琴家潘昱同老師,為我們現場演奏–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套曲《四季》。這套作品是應音樂雜誌《Nouvellist》主編尼古拉·馬特維耶維奇·巴納德(Nikolay Matveyevich Bernard)之邀創作的。自1876年起,作品以每月一首的形式於雜誌上連載,每首小品皆描繪當月的景色與氛圍,並配上一段詩句,增添文學美感與市場吸引力。
🎶音樂會的進行別具巧思:老師以每個月為單位,先為我們講解當時歐洲的季節活動、氣候特色與民間風俗,接著介紹每月詩句背後的詩人背景–從普希金、托爾斯泰到聶克拉索夫–讓我們理解詩人們如何透過文字,回應當代的社會脈動與個人心境。朗誦詩句時,老師帶著情感與畫面感,讓詩意先在我們心中落地生根,接著再透過鋼琴的演奏,將這些文字具象化,使詩與音樂在我們心中交織、共鳴,真實感受到音符流轉中的畫面與情感。(小編內心崇拜❤️:老師全程未看譜演奏,實力真的不容小覷!這種基本功的扎實,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呢!)
音樂會的尾聲,老師有一段關於家庭與父母的深情告白,令人動容。他說:「從15歲起,我就被父母送到奧地利生活,當時他們給我的是金錢上的支持,如今則是精神上的支持,我一直非常感謝他們。」這句話,不僅流露出對父母無盡的感激與愛,也讓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到愛的流動與傳遞。
❤️這份愛,也正是今天午後最珍貴的餘韻–它不僅回應了音樂與詩的深刻情感,更完美地體現了真善美基金會所致力推廣的「真、善、美」精神。
PS.特別感謝❤️「功學社復興音樂中心」提供我們優質的場地和設備!!!
🥸【工商服務時間】
喜愛鋼琴家潘昱同老師彈奏風格的,或是今天意猶未盡的…
老師的獨奏會訊息請看【留言】第1則。
#真善美基金會 #潘昱同老師 #柴可夫斯基四季 #音樂與詩的對話 #藝術的力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