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(職業、成就)、情場(家庭、感情、婚姻)是人生的兩大主場。我們在兩大主場生活,內心世界都在尋找安全感、信任感、成就感、滿足感,進而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。講師認為人生終極來說是在追求「成熟、智慧、健康、快樂」,這也是講師本次分享的主軸。
講師提到,「年齡不代表成熟,知識不代表智慧」。什麼叫做成熟、智慧?人要多元智慧,要IQ(聰明才智)、EQ(情緒),CQ(創造力),LQ(領導力,在於影響別人的過程),MQ(道德力,有所為有所不為)。
健康。身體健康的三個要素:(一)運動、(二)多吃高纖維食物、(三)積極正向思考。運動,要遵守三三三原則:每週至少運動三次、每次三十分鐘以上、讓心跳達到130以上。心理健康,有四個指標:(一)喜歡自己、接受自己、悅納自己。接受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部分,努力去改變可以改變的部分。風度、氣質,是可以改變的。(二)喜歡別人、接受別人、悅納別人。要跟他人互相包容、彼此共榮。(三)樂於工作。工作不只是為了薪水,而是為了成就感和滿足感。(四)心理彈性。面對問題,不要僵化執著,要隨著環境的變遷而成長。人要轉換生活空間,改變生活方式。腦袋轉個彎,換個角度看世界。
人際網絡,會產生社會支持力量。社會支持力量的主要功能:快樂要分享、憂愁要分擔。在社會網絡中,不免會給自己壓力,但一定要跟自己比較,不要跟別人比較。
現代人難免有過多的情緒和壓力。在心理適應方面,如果遇到了壓力或不如意,可以試著調整自己的策略:(一)改變需求策略。人通常是需要的不多,但想要的太多。人如果降低需求,自然會有快樂。(二)改變行動策略。人面對壓力的因應方式。在壓力的當下,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。可以改變決策。(三)改變目標策略。適當改變目標是重要的,不然,在不能審慎評估後果的情況下,有可能一事無成。
人們如果有不合理的想法,就會有不合理的作為。改變認知、改變想法,是調整情緒的最好作法。一個人的健康情緒,是與他人溝通,而不進行破壞性的表現。要儘量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。我們也常聽說「相由心生」,同樣的現象,心境不同,會有不同的解讀,可以很正面,也可以很負面。情緒管理、人際溝通,都是如此。
對於自己的不完美,要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,後天可以儘量努力。壓力真的很大的時候,要讓自己有充分的休息,好好睡一覺,畢竟筋疲力盡時很難面對社會上的挑戰。凡是鼓勵自己快樂,維持良好的人緣關係、建構良好的人際網路(包含社會活動、藝文活動等)。要怎麼快樂,就要怎麼去想。從內心建構快樂,就可以得到相對應的健康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