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演講的重點在於病理上的精神官能症、身心症與情緒管理的關係,以及如何預防。
常見的心身疾病是由生理、心理及社會環境共同構成,日本將這種疾病稱之為「生活習慣病」,包括高血壓、冠心病、過勞死、甲狀腺機能亢進、糖尿病、月經失調、惡性腫瘤等。例如男性可能會因為長期吸菸而導致肺癌,女性則可能因為吸入過多的二手菸或是吸入炒菜的油煙而得到肺癌。
壓力會導致生理、心理及行為三個層面的反應。例如,工作壓力過大導致肩膀酸痛、眼睛酸澀等,即是屬於生理的反應;若因為生理反應不舒服造成精神上的痛苦,即是影響到心理層面;心理受到影響,亦會表現到日常生活中的行為。這些行為可以歸類成心理成長、恢復正常,以及心理病態三個種類。以男性來說,壓力所導致的行為改變包括抽菸、喝酒次數增加,或是言語減少;女性則是購物、吃東西,或是運動。
講師整理的「情緒管理計畫」:
一、情緒管理A計畫(Action,修行)
美國導演史蒂芬‧史匹柏曾說:「只有傻瓜才會每天做同樣的事,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。」《恢復挫折力》一書中提到:「當你將注意力放在可以如何改變時,其實已經主動掌握自己的生活」、「當我們改變行為時,也幫別人做好改變。」每天應檢討自己的行為是否有不適當或是重蹈覆轍之處,適時改變行為,以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。
二、情緒管理B計畫(Belief,轉念)
英國詩人米爾頓曾說:「心,可以把地獄看成天堂,也可以把天堂看成地獄。」《謝謝你折磨我》一書鼓勵讀者除了積極思考、正向思考之外,更要逆向思考,存有樂觀思考、設身處地及存有「比下有餘」的觀念。佛教語中也曾提及:「逆境就是最好的真、善、忍。」就像太極圖中黑色的部分尚有一個白點,象徵著逆境中的希望,逆境是增長智慧及成長的動力。而最好的心理治療來自於同伴的互相鼓勵,而非名醫的治療。
三、情緒管理C計畫(Connection,惜緣)
人助,也就是社會支持,有以下幾種形式:(一)工具性協助:包括行動、物資等。(二)資訊性協助:包括建議、訊息等。(三)情緒性協助:包括關愛、尊重、同情等。
四、情緒管理D計畫(Distraction,散心)
趨勢科技總經理張明正認為:「完全不去想它,把它完全放開,做一些完全與工作不相干的事情。」大前研一在《OFF學》一書中也提到上班的時候像電腦開機,下班就應該要關機,充分的休息。
五、情緒管理E計畫(Exercise,健身)
運動之前需暖身,並遵循333的原則,即:每週至少運動3天、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、運動時心跳每分鐘達到130下。
六、情緒管理F計畫(Faith,信神)
《心經》: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《聖經・詩篇23》:「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,也不怕遇害,因為你與我同在;你的杖,你的竿,都安慰我。」暨南大學施教授對於「富」與「福」兩字的詮釋為:「富」與「福」兩字皆有一口田,「富」(部首「宀」)代表的是家中有一口田,若要這樣的「福」氣長長久久(部首「礻」),則是要依照神的旨意或聖行的教誨。